【手足无措】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
[结构] 主谓式。
[释义] 手和脚无处安放。形容非常慌张,不知如何是好。
措:安放。
[出处] 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错手足。”唐·姚思廉《陈书·后主纪》:“法令滋章,手足无措。”
[功能、例句] ①作谓语。周涛..
手足重茧(典故)
《淮南子·修务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,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趍(注:同“趋”)而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休息。
”墨子听到楚国欲攻宋国的消息,很惊恐,于是他走了十日十夜,脚上起了几层老茧而不休息,为了劝楚放弃攻宋之念。后以“手足重茧..
启手足(典故)
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曾子有疾,召门弟子曰:‘启予足!启予手!《诗》云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而今而后,吾知免夫,小子!’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曾子有病,叫弟子前来,说是把衾揭开,看看我的手和脚,是否一点也没有毁伤!《诗..
教剑者有法,及其能剑,忘其法并忘其剑矣;教泅者有诀,及其能泅,忘其诀并忘其手足矣。未忘法而用剑者,临战斗而死于剑;未忘诀而习泅者,临江湖
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
【名言出处】: 《孟子·第八篇离娄下》
【译】: 国君看待臣子如同手足一样,那么臣子看待国君就如同腹心一样;国君看待臣子如犬马一样,那么臣子看待国君就如同一般人一样;国君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一样,那么臣子看待国君就如..
臣喻股肱,则手足也,履冰执热,不得辞焉。是以古人方之于地,掘之则出水泉,树之则秀百谷;生者立焉,死者入焉。功多而不望赏,劳瘁而不敢怨。审
【名言出处】: 《抱朴子·外篇卷六·臣节》
【译】: 臣子被喻为股肱,那就是手脚了,(即使)踏冰拿火,(也)不能推辞了。因此古人把臣子比作土地,挖掘它就会出来泉水,种植就能使各种作物开花结实;活着的站立在它的上面,死了的埋入..
上之亲下也,如手足之于腹心;下之亲上也,如幼子之于慈母矣。上下相亲如此,故令则从,施则行,民怀其德,近者悦服,远者来附,政之致也。
【名言出处】: 《孔子家语·王言解第三》
【译】: 在上位的人亲近下民,如同手足跟心腹的关系一样;下民亲爱在上位的,如同小孩对慈母一样。上下这样相亲相爱,那么有令就会听从,有措施就会行动,人民感激在上位的恩德,近处的人心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