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夫人酷爱书法,尤其擅长隶书和楷书。书论上,卫夫人倡“笔力筋骨”之说,认为“多力丰筋者圣,无力无筋者病”,主张“下笔点画波撇屈曲,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”。这些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。
楷书到唐朝才发展成熟,魏晋之际的楷书与隶书较相近。卫夫人的楷书字体娟秀,较之隶书相比有极大的不同,成为推动楷书成熟的一大助力。她的字由钟繇的扁方体变为细长,清秀灵动,宛如插花的舞女翩翩起舞,故有“簪花小楷”之誉。唐人韦续称其书法“如插花舞女,低昂芙蓉,又如美女登台,仙娥弄影,又若红莲映水,碧沼浮霞。”
卫夫人《名姬帖》
簪花小楷以柔美清丽著称,深得古代女子的青睐。卫夫人的书法高逸清婉,流畅瘦洁,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,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。后人赞其书法:“碎玉壶之冰,烂瑶台之月,婉然若树,穆若清风。”其实簪花小楷不只适合闺阁女子,其清丽的特点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审美,清婉飘飘若仙,很适合文人书写。
有朋友问,孩子书法启蒙适合用卫夫人的“簪花小楷”吗?怎样才能练好卫夫人的“簪花小楷”?要回答这些问题,综合来看,首先得明白下列三个特点。
第一,作品存世状况。
卫夫人的书法作品,因年代较早,墨迹早已失传。刻帖仅存《玉台名翰》中的《名姬帖》和《淳化阁帖》卷五中的八行《近奉帖》(又名《卫氏稽首和南帖》),总共也没几个字,没有单独出版的。《淳化阁帖》是北宋淳化三年(992年),宋太宗出内府所藏墨迹,令臣下镌刻的中国最早的一部历代书法家汇帖,共十卷。
有人问既然卫夫人墨迹早已失传,那目前某宝上怎么会存在那么多卫夫人“簪花小楷”?答案其实很简单,这些销量很火的简化字字帖,其实都是今人仿卫夫人的书法特点书写的。
第二,作品地位。
卫夫人自称:“随世所学,规摹钟繇,遂历多载。”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,又奉敕为朝廷写《急就章》。所以,就书法教育来说,卫夫人在她所处的那个历史时期无疑是一流的。不过我们也知道,楷书是在唐代成熟的。所以,受历史条件所限,卫夫人的楷书成就无疑与欧、褚、颜、柳还是有差距的。
唐人对卫夫人的书法成就,大体看法如下:张怀瓘对卫夫人的书法评价最高,将其归入“妙品”,仅屈居最高一等“神品”的寥寥数人之下;韦续将卫夫人的书法归入上品之下,即第一等第三级;张彦远将卫夫人的书法归入中品之上,即第二等第一级。由以上评述,我们可以看出卫夫人在书坛上的地位。
第三,实用价值。
唐代李嗣真称卫夫人的字“正体尤绝”,所以卫夫人的字适合当楷书的范字。其中,短笔多用“点划”代替(如以点代横、代竖、代捺等),因此撇、捺这种本来要费较大力气的笔画就被省减,不用费很大腕力划很大幅度就能写出。这样一来,字体的点划较多,整体看去像簪头雕花的截面,字形紧凑,笔画圆润,故名簪花小楷。
传统的字帖方正有力、整齐严整,对女孩来说,练起来比较费力且容易厌烦。卫夫人的簪花小楷既柔美清丽、秀雅飘逸,又能节省腕力、加快书写速度,因此深得古代女子青睐,适合她们作为练字范本。
明白了以上三个特点,卫夫人簪花小楷适不适合初学者这个问题,大概您已经了然于胸了吧?
对于想要“取法乎上”的书法爱好者来说,楷书不必学卫夫人,毕竟她的楷书成就既谈不上登峰造极,存世作品又极少。对于着重实用价值的书法学习者,或者是女生来说,学习簪花小楷,掌握其特点,还是很有价值的。
练习时,鉴于卫夫人真迹过少,可以将其老师钟繇的楷书,或近人顾仲安或卢中南的字帖作补充。至于某宝上的“簪花小楷”,似乎很有文艺范儿,“她是梦中传彩笔,欲书花叶寄朝云”,适合文青。但很多只是小型楷书,与“簪花”并无什么联系。
钟繇 《宣示表》
书法字帖·书法字典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