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智慧荣成建设专题协商会情况的报告
2015-06-01 07:38:54

 

关于智慧荣成建设专题协商会情况的报告

    按照《市政协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》安排,5月20日上午,市政协召开“智慧荣成”建设专题协商会,政协主席战大海主持会议并讲话。市公安局、旅游局、林业局、环保局、城建局、教育局、海洋与渔业局、交通运输局、经信局9个部门汇报了所承担的智慧荣成建设项目的工作情况;8名政协委员和3名特邀群众代表与部门负责人互动交流;市政协各副主席点评了智慧荣成建设工作,聚焦推进智慧荣成建设集思广益、建言献策,取得了一定成果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    一、智慧荣成建设的基本情况
    会议认为,随着信息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,我市适时提出建设“智慧荣成”的构想,是市委、市政府高瞻远瞩,推动荣成科学发展、跨越发展,建设生态宜居幸福荣成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。在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智慧荣成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
    一是智慧荣成整体框架初步确立。2014年下半年,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建设社会治理信息平台过程中,将智慧城市概念引入其中,通过了智慧荣成建设项目方案,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,五大基础数据库(人口、法人、宏观经济、地理信息、综合信息)为支撑, 利用最前沿的“通信网、物联网、互联网”等信息技术,引入智能分析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架构,搭建统一规划的城市智慧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框架设计,虽存局限亟待改进,但基本可以发挥全域事件一体指挥,海陆空天一体管控优势,动静信息一体记录,管理模块一体集成,数据分析一体结构化优,数据资源一体运用的优势。项目方案中10个基础模块和4个集成模块明确清晰,涵盖了民生、平安、交通、民政、环保、水利、旅游等各个领域。投资1.2亿元组织实施智慧荣成建设,体现了市委、市政府的气魄与决心,顺应各界群众的期待。
    二是网络通信设施逐步完善。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宽带、泛在、融合、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,无线宽带网络已覆盖到规模住宅小区、大中专院校、中高级宾馆酒店等重点区域,城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0%以上,率先实现“宽带中国”2015年发展目标。各通信运营公司的4G网络覆盖范围将从市区拓展到各乡镇,3G网络覆盖范围将从乡镇延伸到农村,形成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双覆盖、全覆盖,为智慧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支撑。
    三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。基于我市信息化网络平台,各部门加快了信息化应用建设。市公安局、城建局、教育局、旅游局、林业局、海洋与渔业局、交通运输局、环保局、国土局、卫计局、水利局等部门都开发组建了各自的信息化应用系统。城管、旅游、教育、环保等许多领域已经由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向智慧化迈进。2014年,全市信息消费规模已达26亿元,同比增长15%。2015年,预计全市信息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8%以上,有望突破30亿元。
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。除各部门承担的项目有新的进展外,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建设方面,一期项目规划设计招标工作已经结束,开始进入顶层规划和深度设计阶段。信息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方面,目前大楼建设已经封顶,转入水电暖项目施工,预计8月中旬全部完工,年内投入使用。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方面,已于威海市云计算中心和威海北洋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,云计算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初步施工阶段,目前正在进行发电机组和核心机房的外围设备施工。
    二、智慧荣成建设存在的问题
    会议认为,智慧荣成建设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,但是,智慧荣成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,涉及面广,容易受到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约,推进难度大。加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在探索阶段,在认知上局限较大,缺少可资借鉴、可复制的成套、成熟经验,推进智慧荣成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。
    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。客观讲,我市原来的“智慧荣成”的设计,是基于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的智慧城市建设,整个方案并非“智慧荣成”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。在部门信息化系统中,众多部门和单位都建设了各自的监控和职能管理系统,几乎每个部门都建有自己的机房,且在设计上各部门仅关注到本部门使用的便利性,缺乏整体统筹与布局,建设分散、标准不一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,很难实现数据共享。要想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共享,必然要对其进行统一的格式化,只有采用自上而下、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先行才能解决这一难题。
    二是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推进体系。智慧城市建设究竟由谁主管的问题尚未落实。据了解,经信要管,但目标任务尚停留在纸面规划上;城建部门在管,但也是“铁路警察各管一段”,拿出的建设方案不被上级及专业部门看好。目前虽由政法委牵头、公安局实施,但组织协调及安排工作存在体制障碍,指挥调度不灵的问题十分突出。另外,全市各层面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一,有的对本部门将来在智慧城市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十分明确,甚至以为正在进行的或将要进行的信息化、智能化项目就是智慧城市。因宣传力度不够,鲜见激励民间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,缺乏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。
    三是保障机制支撑能力脆弱。由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晚,支撑智慧建设的保障机制尚未建全,造成工作推动难度较大。骨干平台急需搭建。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骨干框架是以社会治安监控系统为依托的,但已有的监控体系老旧、分散,无法满足智慧建设的需要。专业人才极度缺乏。智慧建设对电子科技、网络平台等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,现阶段,各部门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。相关网络平台的维护管理只能依靠社会力量,存在维护不及时、费用开支大等问题。后续投入面临制约。有些单位和部门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系统,但因资金缺乏致使许多项目不能开展或无法全面开展。有些即使勉强使用,后续升级维护也会出现卡口,难以为继。
    四是建管脱节制约智慧效能发挥。现在大多数部门和单位,具体分管智慧项目建设的负责人都是外行领导。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很突出。这种体制的障碍,很容易因领导认识不到位、观念不解放、理解不透彻等原因造成工作滞后或偏离,影响到智慧建设的发展。

 1/3    1 2 3 下一页 尾页
 
 
友情链接
 

常用表格下载

 
主办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荣成市委员会 鲁ICP备15016669号
电话:(0631)7561182 地址:荣成市府东南路 邮编:2643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