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大海主席在市政协九届二十六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提纲
2016-07-20 10:46:37

 

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正呈现出三个转变的新趋势。从供给结构看,已由短缺时代走向结构性过剩的时代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,逐步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,一般大宗产品严重过剩,高端产品及服务供不应求,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两个供需“失衡”并存,因而,整个经济正面临着去产能与提效能、优产能的三重任务。从动力结构看,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。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,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由“吃穿住行用”向“学乐康安美”升级,正在实现由有到优、由量到质的历史性飞跃,消费有望代替投资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。201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世界第二位,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.4%。因而,整个经济正面临着去存量、优增量和补短板的三重任务。从发展主体结构来看,由政府推动转向市场主体推动。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,不仅国内的经济成份形成了国企、外商、集体、民间等多元市场主体,并且国内强势资本“走出去”的步伐也在加快。因而,整个经济正面临着再洗牌、降成本、优环境的三重任务。联系到荣成实际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抓什么,一言以蔽之,应该加快代际转换,即加快产业、科技、人才、投资、城乡基础设施和市场等六大结构的代际转换。
一、加快产业结构的代际转换
产业结构是时代的产物,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转换。回顾荣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发展史,可以清楚的看到,正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时势变化的机遇,才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代际转换、上档升级。早在80年代初期,抓住了农村改革的机遇,市镇村三级兴起了大办工业的热潮,实现了由农业立市向工业立市的代际转换;从80年代中期开始,抓住水产品价格放开的机遇,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产业,促使渔业经济成为全市的半壁江山,实现了由渔业、工业双重支撑的代际转换;从90年代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开始,抓住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机遇,不断扩大对外开放,初步实现了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市场一齐开拓的代际转换。随着当下进入新常态,我们又面临着新的一轮产业结构代际转换的机遇和挑战。从改革开放之初到迄今,积累发展起来的几个主导产业,尤其是工业制造业,都面临着结构性过剩的冲击。就海洋经济来说,以海产品为主的加工业面临着发达国家从高端,发展中国家从低端的双端挤压;以近海和远洋为主的捕捞业受制于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范,捕捞空间越来越狭窄;以海带、海珍品为主的养殖业正遭遇环保、质量和空间的三重约束;以轮胎及其零部件、船舶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产业,被列为去产能的范畴;就农业这个基础产业来说,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,除了苹果外,其余大宗农副产品生产都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力;传统第三产业,受制于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等多重影响,徘徊不前;新兴的服务业刚刚起步,有的还处在萌芽的状态,尚不足担当动力转换的重任。我们必须把加快产业结构代际转换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,着力构建以传统产业创新为基础,新兴产业接续为筋骨,战略产业为储备的产业体系。一是传统产业要脱胎换骨。按照现行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荣成几代人构建的产业体系,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产业。到底这些产业的生命周期有多长,是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象,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首先,必须明确国家列入去产能名单的,主要是钢铁、水泥、煤炭、平板玻璃等8个行业,我市绝大多数产业不在其列。其次,必须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求的是有保有压、有取有舍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去产能不等于去产业,去库存不等于去增量,去杠杆不等于去支撑,“三去”并不是一概而论、一刀切。再次,必须明确当前荣成现有产业,绝大多数并不是处于生命周期的末端,目前只是面临着提升品质的压力和紧迫任务。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,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选择应该是优产能,即着眼于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的目标,紧抓存量提质,增量创优的内涵式转型升级。建议我市根据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总体部署以及正在编制陆续发布的11个配套实施指南、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,结合荣成实际,提出荣成的传统产业升级再造规划,明确骨干行业和重点项目,拢指成拳,聚力而为,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与设备,引进开发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产品,推动荣成制造向荣成创造转变、荣成速度向荣成质量转变、荣成产品向荣成品牌转变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就荣成的具体产业来说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,我觉得应该用好“两化”机遇,即用高新技术、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传统制造业要打通品种集群和品质革命两条路径,在“专、精、特、新”上创新有为。传统农业产业方面,要把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脉搏,在粮与非粮产业的上正确引导,有扬弃、讲取舍,防止出现“果贱伤农”“米贵伤市”等问题。二是新兴产业要强筋壮骨。荣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,决定了我市在发展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健康、养老这“五大幸福产业”面临着难得的机遇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费需求水平发生了变化,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健康、养老业正在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,已被公认支撑未来区域发展的新产业。建议市里组织由分管领导牵头、国内外专家参与的“五大幸福产业”专门研究团队,逐个产业进行调研论证,弄清楚市场潜力有多大,产业规模有多大,主攻方向在哪里等因素,拿出具体化的专项规划,把荣成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示范区、国际文创产业聚集区、体育赛事的新兴区、健康中国的先行区和养老产业的高端区,使“自由呼吸,自在荣成”的品牌价值得以充分体现,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骨干。

 1/6    1 2 3 4 5 6 下一页 尾页
 
 
友情链接
 

常用表格下载

 
主办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荣成市委员会 鲁ICP备15016669号
电话:(0631)7561182 地址:荣成市府东南路 邮编:264300